HiShorst! 影展回顾:电影药丸,那青年导演都在忙些啥?
00:0000:00
什么电苔|认真调侃电影
01-10 23:45236
全文概览
在这次讨论中,四位参与者分享了他们对某个电影节的丰富体验,包括观影、活动参与、美食体验以及对电影节组织的一些批评和建议。他们讨论了电影节上放映的电影质量、放映事故、组织者的努力以及与电影节相关的其他活动。特别地,他们对电影节的放映技术问题、志愿者的待遇、以及电影节活动的安排表示了关注。通过这些讨论,参与者表达了他们对电影节改进的期望,以及他们对独立电影和支持年轻创作者的看法。整个对话展现了他们对电影艺术的深刻理解和对创新表达的尊重。
00:00
沙茶面推荐与电影周趣事
推荐大家尝试沙茶面,提及了一个放映事故,导演在黑暗中道歉,英语影片未提供中文字幕未道歉。两位主持人孔老师和夕多老师在厦门,讨论了参加high shots电影周的经历,并请到了一位多次参加的嘉宾以及一位导演分享经验。
01:48
拉蒂介绍青年电影展及专业影评人士
对话中,拉蒂和嘉宾讨论了一个不太为大众所熟知的青年电影展,强调了需要有真正的、客观的专业影评人士参与。他们欢迎了一位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毕业,有资深广播导演背景的专业人士,讨论了电影节的重要性及其对电影行业的意义。同时,拉蒂也提到了自己对电影节的看法以及对客观评审的期望。
03:11
专注短片的电影节及其年轻化尝试
发言者对一个专注于短片的电影节表示了兴趣,认为该电影节在风格和调性上适合自己的创作理念,特别是其对新风格的偏好和年轻化路线的探索。尽管这个过程存在坎坷,但电影节正在逐步实现其年轻化的愿景。此外,发言者通过制作一个恶搞风格的纪录片来体验电影节,发现该电影节对于不同形式的表达持开放态度,体现了其独特性和包容性。
05:53
尿酸新浪潮活动及电影节观察
在海边举办的活动中,由于全是海鲜导致尿酸问题引起关注。讨论重点放在了拉蒂举办的"尿酸新浪潮"活动上,活动中的吹哨仪式和外包主持人错误的玩笑成为焦点。特别提到了一段影片因镜头污渍而受到评论,暗示即使在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中也能引发人们的兴趣。此外,通过电影节的观察,反映了即便在专业领域,也存在信息不对等和认知差异的问题。
08:15
探讨电影节的美食与文化体验
对话中讨论了电影节除了电影本身之外的有趣活动,特别强调了与电影节举办地点相关的美食体验。提到了在不同城市参加电影节时的特色美食,如厦门的面线、First电影节的坑锅羊肉、平遥的面食,以及北京电影节缺乏特色美食的情况。此外,还提到了电影节中与电影无关的环节,比如推广地方旅游。通过这些讨论,突出了美食与电影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电影节给参与者带来的全方位体验。
10:35
厦门美食探索记
对话内容主要围绕在厦门的美食探索经历。参与者分享了对姜母鸭、面线湖、沙茶面等地方特色美食的体验,特别提到了面线的吃法及其与闽南卤煮的相似之处。此外,还讨论了与电影相关的轻松话题,包括在电影院的体验和对某些影片的看法。整体上,这段对话呈现了一种对厦门美食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琐事的幽默态度。
14:09
电影行业学习与交流体验分享
肖老师分享了参加电影节的经历,特别是欢迎晚宴、开幕式和导演酒会等经典活动,尽管参与的活动不多,但精准参与。肖老师还特别提到参与大师班的学习,强调了这些环节在电影节中的重要性,不仅对于内容的展示,也对于产业的讨论非常重要。特别提到了一个由著名制片人黄茂昌老师举办的大师班,分享了很多业内干货,对于希望在电影行业成长的人来说,这样的学习和交流机会非常宝贵。
17:01
女性主义创作讨论会的趣事与深度
一场关于女性主义创作的讨论会,吸引了导演及其朋友们的关注。他们迟到了,但被一个急促的大哥推进会场,引发了一系列幽默而富有启发性的事件。讨论围绕在场的男性创作者展开,触及了女性主义在电影行业中的情绪化议题。特别地,一位男性纪录片导演的经历和观察,引发了强烈的讨论漩涡,体现了现场的开放性和多元性。整个活动不仅充满了话题性和冲突,还体现了创作的真诚与探索的重要性。
26:16
B站原创动画活动及对创作的启示
B站举办了一场UP主原创动画活动,包括展映优秀作品和闭门会议,强调了创作中对注意力的考虑。活动提出了一分钟动画短片的挑战,鼓励创作者提交企划。讨论还涉及了数字营销和双层信息的必要性,以应对短视频时代观众注意力分散的问题。此外,还提到了对电影制作人的影响,需要在创作中考虑提供重复信息以适应观众的习惯。
29:18
推动青年导演与影像多样性实践
对话内容涉及一位对推动青年导演和影像多样性充满热情的人士,通过参与项目和社交活动,致力于推广具有创新但可能技术上有所欠缺的影像作品。该人士还提及了参与电影评审、主持情舞台活动的经历,以及对某些乐队MV放映的看法。此外,还讨论了与乐队的互动和对乐队MV制作的态度,强调了对青年文化和创新表达的支持。
33:48
评委初审体验与短片创作建议
评委在初审150个平均长度为20分钟的短片时,体会到短片长度对入选电影节的影响。创作者常常考虑短片更容易入围,但评委实际更倾向于观看较短的影片以获得完成任务的满足感。此外,讨论还包括了参与电影节的社交活动,如导演酒会,以及如何通过交流和准备材料来提高作品的可见度。
37:37
厦门High Shorts影展体验吐槽
对话内容围绕一组人在厦门参加High Shorts影展的经历展开,详细描述了他们对活动场地选择、组织安排以及现场交流困难的不满。尽管活动存在诸多问题,但参与者的互动和应对措施,如通过手机建群交流和户外集体观看手机模拟篝火,成为了一种独特的体验。他们还讨论了主办方对待媒体和创作者的态度,以及活动最终的社交性质,尽管环境不理想,但参与者之间建立了联系,成为难得的经历。
43:32
影展晚宴体验分享与建议
对话者分享了参加某影展正式晚宴的经历,强调了该活动的高正式程度,包括类似婚礼的氛围和精心准备的豪华菜品。讨论了媒体与创作者在晚宴中的位置安排问题,指出创作者被边缘化的问题,并建议改善。同时,比较了国内外影展晚宴的不同,提出自助餐形式和更为开放的交流空间能更好地促进创作者与前辈之间的互动。
50:44
电影节开幕式体验及影展观察
开幕式通过结合晚会和开幕影片的方式,尝试创新但遭遇延迟。发言人对电影节的在地性表达疑问,指出大部分闽南话影片来自台湾,引发对政治和文化认同的思考。
53:58
影展体验报告:忽视本地观众与技术问题
对话中讨论了影展对本地观众的不重视,特别是放映没有字幕的天津话影片,以及技术问题,如银幕未校准和画面裁切,给观众带来了困扰。此外,还提到了影展在志愿者待遇和放映质量方面存在的普遍问题,强调即便是独立影展,也应该重视放映技术,以保证观影体验。
58:10
独立电影节的放映事故和观众体验
在最近参加的一个独立电影节上,体验到了多次放映事故,包括音画不同步、画面卡顿等问题,影响了观影体验。许多影片只放映一遍,导致观众无法完全欣赏到所有作品。尽管存在这些问题,但电影节也展示了独立电影的独特魅力,对于创作者来说,这可能是他们的作品唯一一次在大银幕上展示的机会。尽管面对种种困难,主办方面临巨大的挑战,但观众和创作者的热情依旧不减。
01:07:18
探讨青年创作者短片影像展
讨论重点放在了青年创作者在短片影像展中的表现,特别强调了由于资源和经验的限制,作品可能存在的不精致和瑕疵。尽管如此,对于创作者的努力持鼓励态度,尽量关注并推广其中的优秀作品。特别提及了几个作品,包括一部关于性别认同探索的影片和另一部涉及跨族裔爱情的影片,这两部作品虽然探讨了沉重主题,但都以平淡或天真的手法处理,展现了创作者的独到视角和创作才华。同时,也提到了放映事故对某些影片展示的影响,表达了对这些作品未来发展的期待。
01:12:47
周子杰纪录片:父子关系与自我探索
周子杰的纪录片讲述了他从美国回到重庆与父亲的冲突,主要围绕着职业选择的不理解和期待。这段经历探讨了家庭内部的紧张关系和代沟,同时也展现了周子杰的勇气和作为导演的客体化能力。纪录片通过幽默的方式处理了严肃的主题,引起广泛共鸣。此外,通过播客访谈,我们了解到周子杰的成长和他在镜头使用上的专业性,体现了他对镜头道德问题的思考。
01:15:06
冬日小叙影评与电影展观察
对话者分享了对电影《冬日小叙》的观感,认为它如同低俗小说,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振奋。导演雷志龙作为编剧界的老前辈,凭借其经验和资源,使影片在特别展映单元中表现出色。此外,讨论还涵盖了影展中青年导演的创作习惯,认为他们过于珍视创作机会,导致作品缺乏观众体验的考虑。同时,也提到了一些其他影片和纪录片的观感,以及对影展评审和观众反馈的看法。
01:20:10
电影《一种新的情绪》的制作水准与情感表达
在一次酒会上认识的朋友万雪钊导演的电影《一种新的情绪》被提及,讨论集中在电影制作的高水平和对情感的细腻捕捉上。尽管电影的主题在独立电影界并不新颖,关于一个三胎家庭中老二女孩的故事,但制作质量和对女主角情绪的描绘被高度评价,认为给观众带来了惊喜。电影聚焦于女孩本身的内心世界,而非仅围绕家庭展开,这一点被认为是有意思且值得关注的。此外,还提到了导演在风格上与英国导演Lean Romsey有相似之处,但同时也指出电影在台词和文本上有进步空间。整体而言,虽然电影在一些方面仍有待提高,但其对情绪的把握和制作水平获得了认可。
01:24:37
电影推荐与观影体验分享
讨论者分享了他们对不同电影的观感和推荐理由,包括香港导演陈颖琪的作品《兵捉贼》及其对个人成长和家庭故事的深刻描绘,以及另一部未具名的影片,以其独特的女性主义表达和惊吓元素受到推荐。讨论强调了观影体验的个性化和文化背景对理解影片情绪的重要性。此外,也提到了电影节的丰富性以及观影选择的挑战。
01:28:07
探讨观影体验及影片推荐
讨论了两部影片,首先是对一部未具体命名影片的回顾,强调了重复观看的重要性及其对理解影片深层含义的影响。其次,介绍了另一部纪录片《肉人》,表明对这部影片的喜爱。此外,还讨论了导演李超人对于视听语言的处理方式,及其对影片品质的影响。最后,提到了电影节的选片机制和观众对影片的接受程度。
01:31:57
纪录片《肉人》及其导演的深刻探讨
对话围绕纪录片《肉人:精神病人的时间》及其导演展开,讨论了导演与被拍摄对象之间的关系、纪录片制作的道德困境以及纪录片对观众的影响力。导演的个人精神状态、与被拍摄女孩的深度接触、以及如何决定结束拍摄时刻等议题被深入讨论。同时,也提及了其他纪录片和导演,比较了不同作品的风格和主题,突出了年轻导演对现实题材的勇气和观察力。
01:39:31
电影节体验分享与评论
对话内容围绕几位发言者对不同电影节,尤其是威尼斯电影节的特别放映单元的体验和评价。他们讨论了对电影节选片的期望、实际观看体验的差异,以及某些电影带给他们的感受和思考。尽管存在对特定放映的批评,但整体上表达了对电影节体验的重视和对改进的期待。